1.工艺特点: 创新一代**高浓缩合成配方,镀层填平度高达95%; 镀层较为光亮,柔韧性好; 镀液分散能力好,填平能力十分优秀; 镀层没有针孔,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能; 镀液稳定,容易操作控制,维护成本低; 分散能力好酸铜电镀光剂适用于钢铁件、锌合金压铸件、以及塑料件的电镀中,经过必要的前处理后(例如镀碱铜),作为经济实用的光亮中间镀层。 2.镀液组成及操作条件: 镀液组成及工艺条件 适用范围 一般开缸用量 硫酸铜 180-220克/升 200克/升 纯硫酸 30-40克/升 33毫升/升 氯离子 70-140毫克/升 100毫克/升 开缸剂810Mu 6-8毫升/升 6毫升/升 主光剂810A 0.4-0.6毫升/升 0.5毫升/升 主光剂810B 0.3-0.5毫升/升 0.3毫升/升 温度 20-35℃ 24-28℃ 阴极电流密度 1-6安培/平方分米 3-5安培/平方分米 阳极电流密度 0.5-2.5安培/平方分米 0.5-2.5安培/平方分米 阳极 磷铜角(0.03-0.06%磷) 磷铜角(0.03-0.06%磷) 电压 1.5-6伏(V) 1.5-6伏(V) 搅拌方法 空气或机械搅拌 空气或机械搅拌 3.镀液配制方法: 在预备槽中加入二分之一的水,加热至40-50℃;所用水的氯离子含量应低于70毫克/升,加入所需的硫酸铜,搅拌使其完全溶解。 加入2.0克/升的活性碳,搅拌一个小时以上,然后用过滤泵将镀液滤入清洁的电镀槽中,加水至接近水位。 慢慢加入所需的纯硫酸,同时进行强烈的搅拌,以保持镀液的温度不**过60℃。 将镀液冷却至25℃后;再根据镀液中氯离子的含量,添加盐酸或氯化钠,以使氯离子的含量达到标准值。 最后加入以上的各种添加剂,以0.5安培/平方分米的电流电解大约2小时,便可以开始电镀。 4.设备要求: 镀 槽: 内衬聚氯乙烯或其它各种塑料的钢槽或者塑料槽。 冷却设备: 镀液温度过高,不但会使光亮剂的消耗量增大,还会导致低电位区的光亮度降低;所以配备合适的冷却设备是十分必要的。 循环过滤: 镀液中的浮游物如灰尘、油脂等均会导致镀层粗糙、产生针孔或降低光亮度;镀液较好采用连续性循环过滤,过滤泵较少在一小时内将镀液过滤四次。 5.添加剂的作用及补充: 开缸剂810Mu: 开缸剂不足时,会在高、中电位区出现疏松的条纹状镀层;开缸剂过量时,低电区会产生雾状镀层。 主光剂810A: A含量过低时,整个电流密度区的镀层填平度下降;A过量时,低电位区的填平度会突然变差,形成明显的分界。 主光剂810B: B含量不足时,镀层较易烧焦;而B过量时,会引起低电位区严重起雾。 氯离子的作用及影响: 氯离子在光亮酸性镀铜工艺中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,适量的氯离子可以帮助添加剂发挥效果,镀出致密、光亮、平滑的镀层。如果氯离子含量过低,镀层在高、中电位区易出现起伏的条状,同时在低电位区有雾状镀层出现;如果氯离子含量过高时,镀层的光亮度和填平度会显着下降,阳极表面还会出现灰白色的薄膜而发生钝化。